推进科技兴警战略 培养智慧警务人才

2023-07-30 16:52:14    来源:中工网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公安部联合科技部部署推进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构建公安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完善公安科技人才梯队培育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平安中国建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科技赋能警务实战,提高警务工作质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题中之义。智慧警务实战需求对公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安实战人才是公安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公安院校应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应用型智慧警务人才,为公安铁军全面增强战斗力、生成新增长点和锻造智慧公安队伍不断输送后备力量。

科技赋能,警务活动提质增“智”


(资料图片)

智慧警务提升了司法与执法效能效率。当前犯罪活动呈现智能化、隐蔽化与产业化趋势,传统侦查措施愈发难以适应侦破新型犯罪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大科技赋能,以智慧警务克制新型犯罪。智慧警务活动通常依托高精度仪器设备、大数据案例分析以及不断优化的算法开展。一方面,侦查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实现案件事实难点和争议点的精细化查明,彰显精细司法执法的追求,实现智慧警务的求真价值;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时间成本、减少警务资源浪费、提升警务活动实效、提高警务活动效率价值。

智慧警务助力社会治理向社会“智”理飞跃。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的新兴科技后,警务活动已升级换代为涵盖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阻断蔓延、事后化解矛盾的全域警务。

实战导向,培养智慧警务人才

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动力引擎的智慧警务工作需要“人才驱动”。为了锻造智慧公安队伍、扩大智慧警务应用,公安院校须着力培养并持续输送高素质后备力量,使智慧警务人才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高超的职业道德与务实的专业能力。

首先,公安院校应当进一步提高智慧警务人才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觉悟,确保智慧警务工作方向准确,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其次,应当培养智慧警务人才过硬的纪律作风、勇于履职担责的品行,以及全力战胜复杂多变新型犯罪、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同时,公安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的智慧警务人才,以具备理论应用和技术创新的实践能力为导向,真正将警务理论、多学科知识与智慧警务实践融为一体。警务工作为智慧技术提供应用场景与素材,智慧技术为警务工作提供发展驱动。智慧警务不是“智慧”与“警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工作逻辑的深度融合。智慧警务人才不仅应当具备结构完整的警务理论、逻辑清晰的警务思维,还应当掌握前沿的数据知识、实用的数据技能。只有培养更多既熟悉警务工作场景、具有丰富的警务工作经验,又理解科技逻辑、了解科技优势与风险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推动科技手段与公安业务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科技赋能警务工作。

汇聚资源,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521人才计划”,即培育50名科技兴警创新领军人才,遴选20个创新团队,组建1个科技兴警专业智库。这需要涵养人才“蓄水池”,对公安院校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宏观层面,要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公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中观层面,公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紧密围绕智慧警务工作实战需求,及时调整完善人才梯队培育体系。微观层面,公安院校不仅要培养校园里的“学霸”,更要重视培育未来实战的“尖兵”。总之,公安院校应当成为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公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孵化器”。

培养智慧警务人才,需要紧扣智慧警务实践、优化智慧警务课程内容与体系设计。经过数十年不断发展,公安院校原有课程体系完备、课程内容丰富,在维持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稳定前提下,更应着力面向新型智慧警务实践,通过旧课改造与新课建设相结合方式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体系的迭代更新。

培养智慧警务人才,需要打造智慧警务复合型师资队伍。首先,公安院校应发挥理论优势,主动探索智慧警务实战结合的契机与角度,着力选拔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和实战经验丰富、具有相关学术背景的实战教官组成智慧警务“双师”队伍。其次,公安院校应大力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补给“新鲜血液”、更新师资组成,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再次,需要充分研判智慧警务的核心要素,精准招聘计算机、算法等相关学科方向背景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契合度。最后,应进一步完善专业课教师参加公安实战业务锻炼制度,使教师能够深入参与智慧警务实践工作,同时提高自身实训教学业务水平。公安院校专业课教师真正“走出去”,才能有效“带回来”学生迫切期待、契合智慧警务发展需要的最新知识技能。

培养智慧警务人才,需要建设协作共享的智慧警务学习、培训资源平台。公安院校需要整合多方力量,进一步开放协同、共建共享,打造行业教育培训共同体,共担智慧警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

(张梦星,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讲师)

来源:人民公安报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