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莎士比亚的生与死

2023-08-08 21:09:2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海龙

我终于来到了生养过莎士比亚的小镇。古往今来,关于莎士比亚的书和文章汗牛充栋,但它们大多是“高大上”给学术圈或吃文学饭的人看的。普通老百姓也喜欢莎士比亚,他们不关心也不愿意纠缠学术问题,只想知道四百多年前这个小镇青年是怎样咸鱼翻身一飞冲天的。这小镇埋藏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等待着解人。可惜学者们的研究和解释大都太冬烘和卖弄,跟老百姓的期待隔着一大截。


【资料图】

因此,我决定摒弃文学分析和种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将已知归零,代步广大文学爱好者,以一双从头探求的裸眼来寻迹莎士比亚。在他出生和长眠的小镇,用脚丈量他走过无数遍的土地,看看莎士比亚出生和归老的地方;回到四个半世纪前的英国,还原并破译一下产生莎士比亚的文化土壤。

莎士比亚祖屋临街面

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若想理解莎士比亚必须先了解英国。大英帝国虽然声名辉煌,但跟世界文明古国比它只能算是后起。它自古孤悬于欧洲大陆,居民稀少,罗马帝国时代它曾被征服为一行省。罗马灭亡后它散乱零落地进入中世纪,直到1066年被法国诺曼底公爵入侵将欧陆文化传入,那时不列颠北部和苏格兰邦国才初现雏形。给个时间参照系:世界上英国尚未诞生时,中国早就度过了大汉和大唐的辉煌,已然到达政治经济巅峰的宋代了。

其后,又经历了几百年混战直到1542年爱尔兰建邦,1603年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才合为共主的邦联,由“雌才大略”且强势霸悍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这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大英帝国构型和发祥的时代——请记住,此期正是莎士比亚生活和发迹的年代。理解这一点,对理解那时的英国国民性和莎士比亚的产生很重要。

英格兰曾经是块贫困且闭塞的土地,而且受制于海上强国荷兰和西班牙的封控。想想看,这样一个受自然局限又被邻居欺负的岛国日后如何能称霸世界又能出产文豪?这一切,端赖有了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为什么对莎士比亚那么重要?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社会情形。英国曾经是前面说的那个残败散邦,而且它内部战乱不迭;封建贵族之间、贵族和王室之间,还有宗教纷争,可谓乱源无休。从十四到十五世纪历时百多年的英法百年战争极大消耗了英格兰的国力,而且英国史上还有最著名的红白玫瑰两大家族战争,王权内讧和不断颠覆。直到莎士比亚诞生时,终于迎来了伟大的“伊丽莎白盛世”。莎士比亚可谓生逢其时。

那时的大环境使整个欧洲沐浴在文艺复兴的时代风潮里,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但丁、彼得拉克等人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横扫全欧,给世人以极大启蒙。在思想、科学和宗教领域也都出现了以人学反对神学的新风。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地理大发现,人文精神的高扬唤起了当年欧洲思想革命的心声。文学上的启迪也渐次蔚然成风,欧洲各个民族和邦国开始了民族意识觉醒,形成了自己民族语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德语等在这个时期开始独立形成;而这些现代国家也多是在此一时期建立的。地理和航海大发现极大地开拓了世人的文化和知识视野。按照恩格斯的总结,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自然辩证法·导言》),莎士比亚正是这类巨人的一个集中代表。

对于英国,那时期更是一个辉煌的篇章。它除了尽享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科学革命的红利,还在军事和贸易上有了不朽建树。处于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急需扩大海外贸易,但当年海洋强权西班牙垄断海上通道极大限制了英国发展,这成了英国人永远的痛。可就在莎士比亚24岁的1588年,英国舰队在海上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而取代它一跃成为海上霸主。这让英国人扬眉吐气,举国欢腾,极大鼓舞了英国海外称霸、冒险和贸易之风,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去海外冒险和殖民成了暴富的捷径。莎士比亚时代是相信奇迹的,这种民族精神的极大高扬和自信,刺激了他的成才;而这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和张扬,在莎士比亚的成长和创作中处处都有体现。

1604年出版的《哈姆雷特》单行本

1609年出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源自“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生活”和“M.E. 纽带”网站

乡下人能不能咸鱼翻身

成就艺术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艺术创造力,也需要天才的基因。并非人有多大胆,艺术成就就能有多高。时代和社会机遇对大家均等,但莎士比亚却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在那个风发扬厉时代,莎士比亚这个小镇青年能够独得风气之先而飘扬上青云呢?这里就有更多值得深挖的东西。

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塑造时代精神,那时英国人人都充满的自豪感和壮志拿云的自信,固然是产生莎士比亚的积极土壤,但天才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有些仍属于可遇不可求。莎士比亚这样一位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居然出生和成长在一个远离大都会的小镇,而且他并没有贵族和显赫的出身,这本身不能不让后来注重门楣的阀阅世家和虚伪挑剔的象牙塔文人批评家皱眉,并怀疑莎士比亚的出身和成功之路。

中古欧洲是一个奇怪的世界。那时候讲究门第出身。王室、贵族和僧侣阶层受社会钦敬,普通庶人或百姓难以出头。社会各式光怪陆离,比如说贵族和骑士阶级所受教育并不高,读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的著作可知很多贵族、骑士甚或王室高层都是文盲,只有僧侣和神职人员能够识字和掌控读书大权。这一切到了伊丽莎白盛世时才有了根本性改变。

雄才大略的女王认识到呼唤奇迹、改变国家命运的要务在于培养人才。她被尊为“荣光女王”,她的时代被誉为“黄金时代”,她进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改革,包括重视教育和鼓励艺术。没想到这些都让那个乡下穷小子莎士比亚受了益。

莎士比亚的出身确实不高。他父亲算是个小业主和小商人,做羊毛生意兼业余皮匠,家里有个做皮手套的作坊。但他是个雄心勃勃有想法的人,善于经营,后来又做木材和粮食生意,在镇上买了房子,做过议员,据说还一度当过镇长。下层出身、这样生猛有雄心的精明爹,往往能培育出更有雄心的孩子。

从后园远眺莎士比亚的诞生故居

莎士比亚是家里八个孩子中的第三个,也是幸存的长子。据说他小时候就不十分安分,他不愿按照父亲的安排学手艺继承家业,却倾心于上学读书。这所当年的文法学校今天还矗立在镇上,其前庭是镇上的教堂,气势颇雄伟,后边衔接的就是学堂。伊丽莎白时代这种文法学校拜文艺复兴风气之赐,完全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办的学校。它非常重视人文知识教育和拉丁文学习,少年莎士比亚在这里有机会用拉丁文读伊索寓言、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奥维德的诗歌,也接触到了古罗马戏剧家的剧作和编年史等。多亏了那时相对全面也开明的教育,否则不管怎样天才和努力,没有土壤和水分的良种是不能发芽的。也要感谢当年这类学校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和强记,这种学习虽然很辛苦,但让幼年莎士比亚把那时读不懂的古典和名句刀刻斧凿般镌刻在心里,成年后可以发芽苏醒,让他顺藤摸瓜找寻材源,以这些童子功写出世界名剧来。

此外,那时的小镇环境和风情也是哺育莎士比亚成长的乐园。这座小镇全名叫做艾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英国叫“斯特拉福镇”的地名不少,而这个独特的“艾文河畔”一下子将它提升成一个专有名词,使之鹤立鸡群。清澈的艾文河静静地流过小镇,几百年后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诗意和安谧。河连接着不远处的亚登森林,一直延续到看不见的远方。当年荒凉茂密,埋藏着很多传说和民间故事。比如这里普遍流传过打家劫舍红胡子罗宾汉故事,茂林里也住着很多神仙和精灵。当然,森林里也不缺乏任性的女王和让人发憷的女巫。这些传说后来都出现在了他的剧作里。欢快的有《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恐怖吓人的有《麦克白》的女巫《李尔王》中的旷野和《哈姆雷特》中的摇荡鬼魂,还有《暴风雨》《辛白林》中神秘的远方与诗。

像蒲松龄和莫言的成功一样,莎士比亚能成为剧作家,家乡当地传说和民间文学的滋养之贡献也居功至伟。莎士比亚就是在这样一个湿润的家乡土壤中完成了自己的童年教育。对一个剧作家,这或许足够了,但对一个文豪和大师,它还欠缺淬炼。因此,莎士比亚必须经风雨见大世面。这时候,伦敦开始呼唤他,莎士比亚即将在熹微中喷薄而出了。

穷则思变,莎士比亚比任何有钱和有名人家的孩子更渴望成功。先天不足的家世更促逼了他闯荡世界撞大运的豪情。时代精神呼唤鼓舞着他,既然背时几百年的英国能够从贫弱和局限走向辉煌,他这个乡镇小子为何不能咸鱼翻身!他日后怎样成为“莎士比亚”的,这永远是个谜,从他活着时直到现在也没有权威的解释。但寻着他的足迹,我们约略能够看出点儿他成功的端倪。

历来莎士比亚传记中,1585到1592年都是个神秘的空档期。从乡下小子到伦敦混世界,别说当年,就是在今天也殊非易事。那时莎士比亚刚结婚不久,根本攒不起去伦敦的路费。他是步行走到伦敦的,据说走了四天。

到了伦敦,他尝试过几种活儿皆不能糊口。后来他寻到在剧院门口替人看马车,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在电影院门口看自行车的活计。沉沦到了极点,但莎士比亚却在这块盆地上起飞了。借看马车的余暇他偷窥演戏,借偷窥而熟知剧情,又借精明勤快招人喜混入群跑龙套扮路人甲,最后他居然混至编剧、成为演员,而且参与筹划成为剧团股东,还筹措翻盖了当时著名的环球剧院。几年后他为人所知是因为他遭到了有名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的嫉妒而写文章点名讽刺他!

一个乡下小子居然受到了文艺界闻人的妒忌和攻击,铁一般地昭示了莎士比亚的成功。其实,这才是开端。莎士比亚不只是出了名而且混入了上流社会,结交了著名贵族骚桑普顿伯爵,甚至到宫廷演出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喜爱。女王成了他的超级粉丝,莎士比亚前面的路就好走了。他的戏得以在宫内大臣剧院演出,其剧院更被授予皇家剧院标志、改名为国王剧团;这些都是有案可稽的了。

其后的故事渐入正轨,都是莎士比亚传记中读者耳熟能详的部分了。综上所述,莎士比亚成功绝非神话,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和时代精神的综合成果。他赶上了大时代,有个人的资质和非凡的努力,而且没有错过时代给他的使命。时代精神、新兴的国民教育、民间文学滋养以及贵人提携,在他身上缺一不可。

艾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

带刺的遗嘱:奇怪咒语墓志铭

但莎士比亚毕竟是个异数,一个默默无闻、逃家而在外成了大名的孩子能否得到家乡故人的认可,这是古今中外文学家热衷表述的话题。

当年汉高祖刘邦威加海内举世崇拜,但回到老家却备受质疑。元曲《高祖还乡》记载了这尴尬且富喜剧性的画面:当全村戒严恭迎皇上时,跪拜的子民发现皇上居然是自己早年的玩伴“刘三”。而且刘三曾跟自己一起偷鸡拔蒜甚至还欠着自己零星钱粮,于是他不再跪拜而是一跃而起质问皇上刘三凭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如果连贵为拥有天下统御四海的皇帝佬儿回老家都遭到这等待遇,那成名后的莎士比亚在家乡并不出名不被待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年何时莎三儿出去闯荡捞世界村里没人留心过。那年月没有报刊媒体也不发达,莎士比亚在伦敦风光远在一隅的家乡并不得知。虽然他已然靠演戏扬名立万发家致富,但演戏在乡下算不得是个正经营生。

艾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并没有拥抱历尽辉煌退休返家的莎士比亚。即使全世界都认他是个文豪,家乡的父老却只认他是那个当年流鼻涕淘气招猫递狗的莎三儿。今天,全世界游客奔向小镇,全镇都在吃着几百年前莎士比亚种下的红利,人们才开始珍惜当年那不起眼逃去伦敦的莎三儿是他们真正的衣食父母。

回归家乡的莎士比亚敛尽光芒,买了镇上第二贵的房产晚年写作,而且在镇上盖了剧院,这是唯一让人们能够想起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为了探寻莎翁的归处,我沿着浓阴覆盖寂静的小路,寻到了他长眠的圣三一教堂。与众不同的是,莎士比亚的坟墓不在教堂墓地,而是被埋置在教堂神龛部位礼拜堂中央的圣坛上。他身旁躺着的是他的妻子、女婿及孙女和孙女婿的墓。

其中最显眼处刻着这样几行字:

朋友,看在耶稣的份上,

别挖动这里掩埋的尘土。

勿动这墓石者将受祝福,

挪移我骨殖者必遭诅咒。

这首诗是一个简单的墓志铭,是大文豪莎士比亚去世前写的。它看上去文采并不很美,但这是一个咒文,咒文要的是法力而不是文字的美。这个莎士比亚最懂。

人们不禁要问,莎士比亚为什么在去世前替自己写这样一个奇怪的碑文呢?这里面暗藏着一些谜,谜底至今仍没有答案。

前面说过,从莎士比亚活着的时代到他死后的今天,始终有人怀疑他的存在。他活着时,社会上普遍看不起演员和作家。贵族和有身份者喜欢高雅古典诗文而鄙视演戏,当年戏剧和杂耍闹剧等是为市民和下里巴人而设。那时英国的剧团有点像今天到处走穴的“草台班子”流浪演出,很多城镇甚至不准他们进入。

1623年其家人为莎士比亚墓塑立的半身像

不止欧洲,古代中国也是这样情形。“戏子”是下九流营生,文人写剧本也被认为不务正业。写小说已属不入流,而剧作家地位尤低,有如戏子,而演剧场所大多被称作勾栏瓦子不是正经人厮混的地方。正因为这,当年中国文人剧作家活着的时候不被尊重,甚至要隐姓埋名用笔名发表作品;而文学史上记述小说戏剧作家生平的名单叫《录鬼簿》,可见那时作家地位之低。

明白了这些背景,就不难理解作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当年身份为何成谜了。莎士比亚出身平民,他从一个小市镇跑到伦敦撞大运,后来凭自己努力成名而且成了世界级文豪,但是在讲究门阀且势利眼的英国贵族目中,这样一个穷小子居然能够垄断英国文坛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在莎士比亚活着的时代就有人攻击和诋毁他,在他死后抹煞和怀疑其成就者更是不断。

自19世纪以来,怀疑莎翁身份谜团就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质疑他的不仅有学者与历史学家,甚至有各色其他世界级名人。除却当年的贵族集团,近代疑莎者就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马克·吐温、卓别林、惠特曼、海伦·凯勒等。

这伙人怀疑莎士比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总而言之,他们不肯相信一个出身卑微、学历与文化水平有限的人,能对西方古典和英国律法与政治制度有那样深刻见解与洞察力;更不可能有如此卓绝修辞和写作的能力。他们试图从根本上革除一个穷小子能够成功的资格。为了否定莎翁的存在,他们必须找出他的替代者。于是他们就寻找了一批莎士比亚的候选人:从大哲学家培根,当年“大学才子派”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到第17代牛津伯爵爱德华,甚至更大胆的猜谜者断定“莎士比亚”的真身就是伊丽莎白女王本人!

为了证明莎士比亚不存在,这些狠人无所不用其极。最绝的凶招就是想掘墓验明正身。不论拥莎者还是疑莎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历代都有想挖他坟的冲动,甚至有人几乎做了尝试。大约睿智如莎士比亚已经预知了他死后会有这些纷争,就给自己坟墓事先加上了这镇墓护棺符。

这是一首诗的谜箴。乍读之,让人有些迷惑。不准动墓石大家都理解,但这里掩埋的“尘土”又是何指呢?原来此处有典故,它指的就是莎士比亚本人,源自圣经《创世纪》“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莎士比亚把自己视为尘土,可谓谦卑到了极点。他希望死后不被打扰,这个恳求也朴素到了极点。如果连这卑微的恳求都不能被重视,他是有资格诅咒的。

那么,这咒文有效无效呢?据说很灵。从他被埋葬在这个地方以来,几百年间就没人敢移动过他的灵柩。

墓的上方,有一个至今最有说服力和最权威莎士比亚身份的证据,那就是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7年后他妻子和友人给他塑造的纪念像——它被认为是最酷肖莎士比亚本人的塑像和莎士比亚身份最确凿的物证。

四个半世纪过去了,莎士比亚受到了全世界的景仰,他创造的戏剧奇迹至今无人能逾越。家乡人通过今天全球游客崇敬的目光更加理解了当年莎三儿的文化地位和普世意义。他们开始珍惜跟莎士比亚有关的一草一木。幸运的是,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偏僻小镇并未受到外面飞速变化世界的影响,上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保护它时,尚能保留几百年前莎士比亚生活时代的人文风情和场景。

人们小心翼翼地保留了当年莎士比亚诞生地的老房子、莎士比亚全家起居生活场景、家里手套作坊和他家的后园。很惊讶地,我在他家后园里邂逅了跟他同时代的中国戏剧家汤显祖。这是汤显祖家乡抚州人送来的,旁边还有泰戈尔像,是印度人送来的。莎士比亚早已不仅是斯特拉福镇的莎三儿,也不仅仅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他已然走向了世界,成了人类文明的使者,宣扬着永恒的人性和真善美的精神。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别了,斯特拉福镇;别了,艾文河畔的三一教堂。河水静静流淌着,如同四百年前一样。这个小镇平凡又不凡,它证明了一个奇迹:人的潜能没有限量,穷人家孩子也能玩文学,能用他非凡的努力和智慧、能用他如椽的巨笔搅起惊天的风雨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其它均由作者海龙拍摄)(责任编辑:孙小宁)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